搜总裁网—中国有影响力的公司总裁高管企业家信息大全

26岁CEO李英睿与科研商业化的交锋

创业历程 2016-01-22 10:57100未知总裁2

从科研到产业,是相隔万里,还是近在咫尺?

26岁CEO李英睿与科研商业化的交锋

华大科技李英睿

华大基因的大名,在科技界响当当---排名自然出版指数2008-2012年中国科研机构第五,麻省理工《科技创业》杂志2013全球最具创新力50强企业,《Fast Company》2013年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力企业……

26岁的李英睿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的副院长、首席科学家,2012年底他开始担任华大基因旗下子公司-华大科技CEO。任用年轻科学家带领其从科技界迈向产业界,这无疑是华大基因打造基因产业的大胆之举。成立仅一年多的华大科技,倚重科研基础和技术规模,为国内外的科学家提供基因组学设计咨询、云计算和生物技术服务,拥有超过20000全球合作伙伴,收入规模已近10亿,展现的势头正如其领导者一样,年轻却稳健。

2006年,19岁的李英睿在北大上大三时,就加入了华大,20出头就在《自然》和《科学》上发表了学术论文。2011年他还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主管科研的科学家,2012年底他成为华大科技CEO,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把上市提上了日程。他的沟通能力和对商业的理解,超出了人们对科学家的惯有印象。他说,生命科学研究正在迈入大科学时代,其技术发展和数据积累速度快于计算机行业的摩尔定律。大科学和大产业在深处是共通的,都是要摆脱对个人的依赖,转而成为对组织方式的依赖。

26岁CEO李英睿与科研商业化的交锋

2013未来之星第2名数据

成为华大科技CEO之后,李英睿比较重要的任务,是对组织进行整改。2012年,华大的很多项目进行了重新梳理,大部分基因测序项目转移到了华大科技。“整改之后,是让学术导向的部分框架更清晰,重点更突出,服务导向的部分更明确。”

虽然还是那些人、干着那些活儿,脱胎于研究机构的华大科技多了许多商业化的气息。“以前在研究院,我也参加一些合作讨论。那时可以跟对方拍桌子,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。结果说话。”李英睿说,但现在成立了服务公司,就要时刻要想到客户,跟合作伙伴搞好关系,而以前这些都不是重点。他认为,搞科学永远是要追求新东西,要“make differences”,不存在经典意义上的产品,而且研究社区里面的惯例跟现行商业的规则常常是冲突的,“这可能是华大科技将面临的最大的挑战”。

面向科研机构、制药公司、育种公司等的基因测序服务,是华大目前最主要的现金流来源,年收入近10亿元,半数来自国外。从2007年在深圳民政局注册以来,华大基因就是靠提供基因测序和信息分析技术服务,来维持自身的运转。这其中既有一两万元的单子,也有上千万甚至接近亿元规模的合作协议。2011年,当华大的规模越来越庞大,商业化的项目越来越多,需要更清晰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时,华大的创始人、董事长汪建才考虑成立公司。2012年华大基因在总部设立集团,下面还有一系列不同业务领域的子公司,涉及科技、健康和农业。其中最成熟的是李英睿担任CEO的华大科技服务公司,它的主营业务就是华大赖以起家的基因测序和信息分析。“基因测序只是目前华大做的第一块,有可能是最小的一块。”李英睿说,随着生命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,未来华大还需不需要把测序做成主营业务都是问号。“我们的组织方式、赢利点、主营业务等等方面,都有可能因此而改变。”在华大的科学精英们看来,生物信息科学依旧处于初级阶段,很多新发现是基于猜测和想象,而不是高度抽象的理论。我们熟知的经典物理理论,都是通过大量实验反复验证、推导,最后高度抽象出来的。生物科学要在理论上有所突破,需要占有大量的基因资源。李英睿举例说,如果对一百万份的癌症样本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基因组分析,才有可能把里面规律性的东西总结出来,最后可以开发出相关的医学应用,让医学从治疗疾病走向预防疾病。这一次,在这些野心科学家的推动下,让科学和商业奇妙地连在了一起。

26岁CEO李英睿与科研商业化的交锋

华大科技李英睿

无论是在科学界,还是商界,华大都是一个横空出世的另类。截止2012年,这家机构的科学家已经在《科学》、《自然》等权威科学刊物发表逾100篇论文,用汪建的话说“发论文发得你都不好意思”。它有传奇而漫长的演进,1999年它是为了代表中国参与“人类基因组计划”而成立,主导者汪建、杨焕明当时并非体制内科学家,最初也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,但他们的贡献得到国际科学界的认可。2003年,华大破解了SARS病毒全基因组序列,在此基础上研发出检测试剂盒,并将它捐献给了国家。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考察了这家机构,并有了接纳华大进入中科院系统,成立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的一段故事。2007年,华大的几位核心科学家和大部分队伍脱离体制南下深圳,创办了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。自创始至今,华大始终是一个有争议的机构。不少批评者认为,华大不过是科学水平不高、依赖测序仪器和人海战术的“测序工厂”,相当于“生物界的富士康”。但是它的创新发展模式受到了诸多关注,它所做出的科技成果,以及这些成果转化可能带来的商业潜力,已经充满了魔术般的魅力。

标签关键词:

 备案号:辽ICP备09017512号-1

联系QQ: 邮箱地址: